-
软骨母细胞瘤- (钙化巨细胞瘤、骨骺软骨性巨细胞瘤)
- 常见人群所有人群
- 部位骨骼
- 传染性否
软骨母细胞瘤为来源于幼稚软骨细胞(软骨母细胞)的良性肿瘤。它首先由ErnestCodman发现,主要位于长骨末端的骨骺也可位于骨突,亦被称为Codman肿瘤。由于好发于二次骨化中心,也称为良性骨骺软骨母细胞瘤。好发于长骨的二次骨化中心,多见于肱骨头、股骨髁、胫骨平台,有时可见于无二次骨化中心的小骨(如跗骨)和扁平骨的骨突(如髂骨嵴)。通常于儿童晚期或青少年期发病。 ...
症状创伤、关节积液、关节液渗出
-
过敏症(anaphylaxis)有时又被翻译为过敏性休克或严重过敏反应。它是临床免疫学方面最紧急的事件。现在描述为一组包括免疫或非免疫机制、常常是突发的、涉及多个靶器官的严重临床症状,是一个具有多种诱发物、致病机制不尽相同的临床综合征。 ...
症状头晕、皮肤瘙痒、低血压、恶心、腹痛
-
猩红热(searletfever)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烧、咽部红肿疼痛、舌呈杨梅状、身上有猩红色小点疹为其特点,少数病人可引起肾炎、风湿热等症。多见于2~8岁儿童,病人的鼻咽(带菌者亦有)、排泄物含有病原菌,有黏痰、咳嗽时,传染给密切接触的人。
猩红热骤起发热,咽峡炎,草莓舌或杨梅舌,口周相对苍白,舌苔灰白、边缘充血红肿,面部无皮疹、只有红晕,病人还感到...
症状全身皮肤充血 、扁桃体充血肥大、咽干、脸部脱屑、高热、杨梅舌、斑疹、猩红热样皮疹
-
急性中毒性脑炎(感染中毒性脑病)系急性感染毒素引起的一种脑部中毒性反应。该病多见于2~10岁儿童,婴儿期少见。急性细菌性感染为主要病因,如败血症、肺炎、痢疾、伤寒、猩红热、白喉、肾盂肾炎等。 ...
症状高热、头痛剧烈、呕吐、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惊厥
-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50岁以后骨质疏松骨折的危险性女性约40%,男性约13%。椎体骨折最为常见。60~70岁妇女发生率最高。75岁以上妇女及80岁以上男性发生率明显增加。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一...
症状单纯骨折、背部疼痛、脊柱后凸、骨痛
-
嗜酸性筋膜炎- (硬化性筋膜炎)
- 常见人群所有人群
- 部位全身
- 传染性否
嗜酸性筋膜炎是主要以筋膜发生弥漫性肿胀、硬化为特征的疾病,故有人主张采用“硬化性筋膜炎”一名。本病在临床上较少见。 ...
症状低热、关节挛缩、肌肉酸痛、浅筋膜炎、筋膜疼痛
-
肺炎链球菌肺炎(streptococcuspneumonia)是指由肺炎链球菌(旧称肺炎球菌)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肺炎链球菌常引起以肺大叶或肺节段为单位的炎症,皆为原发性,3岁以上小儿多见,尤以年长儿较多,因此时该年龄组机体防御能力逐渐成熟.能使病变局限于一个肺叶或一个肺段而不致扩散,故又称大叶性肺炎。婴幼儿时期偶可发生,由于免疫功能尚不成熟,病菌沿支气管播散形成以小气道周围实变为特征的病变(支...
症状咳嗽、咳痰
-
手部肌腱损伤多为开放性,以切割伤较多,常合并指神经伤或骨折等,也可有闭合性撕裂。由于手内肌仍完整,掌指关节屈曲不受影响。 ...
症状肌肉完全断裂、紧张性疲劳、拇食指捏物功能障碍、手臂肌肉拉伤、手肌肉萎缩
-
我国结核性心包炎在心包疾病中占有重要位置,占心包疾病的21.3%~35.8%。目前全世界结核病的发病有升高趋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传播是主要原因之一。结核性心包炎在临床上并非罕见,多见于学龄儿童,结核性心包炎可分为渗出性及缩窄性两型。 ...
症状不明原因发热、低蛋白血症、低热、钝痛、呃逆、肺实变 、腹水
-
法洛三联症是指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伴有卵圆孔未闭或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合并右心室肥大的综合征。在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中,其发病率仅次于法洛四联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年龄分布在20岁以下。由于肺动脉瓣狭窄,右心室和右心房压力明显增高,引起右向左的分流,临床上出现发绀;对房缺较大者右心房压力低于左心房压力,血流动力学改变呈左向右分流,临床无发绀。 ...
症状神疲乏力、心悸、气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