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间递质传递功能障碍的慢性病。目前已经明确,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是对突触后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免疫所致。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突触)间传递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横纹肌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全身其他部位和组织也可受累。其特征是受累的横纹肌肌力低下,易疲劳,短期内反复收缩后肌力迅速降低,休息后症状有所减轻,对胆碱酯酶药物治疗有效...
症状颈软不能抬头、发音障碍、饮水呛咳、咀嚼肌无力、苦笑面容、表情淡漠
-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小儿开放性动脉导管、小儿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 常见人群所有人群
- 部位心脏
- 传染性否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是动脉导管在出生后未闭合而持续开放的病理状态。动脉导管是由第6对支气管动脉弓远端演化而成。在胎儿循环时,它将大部分右室入肺动脉的血流导入降主动脉送往胎盘进行氧合。出生后,动脉导管未闭可作为一个独立病变存在(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心血管畸形合并存在,如主动脉弓缩窄或中断、严重的主动脉狭窄、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及肺动脉闭锁,严重的肺...
症状紫绀、毛细血管搏动、收缩期杂音、水冲脉 、三凹征、呼吸急促
-
胸腔积液- (肺积水、胸水)
- 常见人群所有人群
- 部位胸部
- 传染性否
任何原因导致胸膜腔内出现过多的液体称胸腔积液,俗称胸水。我们常说胸腔积液,实际上是胸膜腔积液。正常人胸膜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润滑作用,但胸膜腔中的积液量并非固定不变。即使是正常人,每24小时亦有500~1000ml的液体形成与吸收。胸膜腔内液体自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再吸收,其余的液体由淋巴系统回收至血液,滤过与吸收处于动态平衡。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
症状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心悸
-
房间隔缺损- (房缺)
- 常见人群所有人群
- 部位心脏
- 传染性否
房间隔缺损(ASD)为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是原始房间隔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致左、右心房之间遗留孔隙。房间隔缺损可单独发生,也可与其他类型的心血管畸形并存,女性多见,男女之比约1:3。由于心房水平存在分流,可引起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异常。 ...
症状心慌、疲劳、房缺、房室管畸形、紫绀、氧分压低 、口唇泛红
-
平足症是指足内侧纵弓平坦,负重力线不正常,出现疲乏或疼痛症状的足扁平畸形。先天性或姿态性导致足弓低平,足部软组织松弛,跟骨外翻等畸形。 ...
症状疼痛、疲劳、痉挛
-
马牙是指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4--6周时,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出现一些黄白色的小点,很象是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或“板牙”,医学上叫做上皮珠,上皮珠是由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马牙”不影响婴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它在出生后的数月内会逐渐脱落,有的婴儿因营养不良,“马牙”不能及时脱落,这也没多大妨碍,不需要医治。 ...
症状摇头转颈、婴儿厌食
-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小儿比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以后脱位多见,出生时即存在,女多于男,约6:1,左侧比右侧多一倍,双侧者较少。主要由于髋臼、股骨头、关节囊、韧带和附近肌肉先天性发育不良或异常,导致关节松弛、半脱位或脱位。此外,胎儿在子宫内位置不正常,髋关节过度屈曲,也易致本病,另外遗传因素也较明显。 ...
症状下肢短缩、跛行
-
窦性心动过缓(sinusbradycardia),是指窦房结发出激动的频率低于正常的范围,为小儿常见心律失常,但多无症状,确切发病率不详。
婴儿心率每分钟在100次以下,1~6岁每分钟80次以下,6岁以上每分钟在60次以下即可认为窦性心动过缓。严重过缓常出现交界性逸搏。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小儿,运动员,也可见于克汀病、伤寒、阻塞性黄疸病等。在颅内压增高的疾病,如脑出血、脑肿瘤及结核性脑膜炎以...
症状胸闷、头晕
-
法洛四联症- (法乐氏四联症、法乐四联症、法鲁氏四联症、法洛氏四联症、四联症)
- 常见人群所有人群
- 部位心脏
- 传染性否
法洛四联症是最常见的在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由法国医生法乐最早全面地描述,因此被命名为“法乐氏四联症”,由于音译的不同,也有称为“法鲁氏四联症”或“法洛四联症”。四联症顾名思义心脏有四种畸型,即: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狭窄和右心室肥厚。
法洛四联症的发病率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10%,占紫绀型先心病的50%。主要病因有。
(1)感染:
母亲妊娠前三个月患病毒或细菌感染,尤其是风疹病毒...
症状抽搐、心脑血管意外、呼吸困难、紫绀、杵状指、室间隔缺损 、面色青紫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于不同病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造成股骨头骨坏死,从而出现髋部疼痛、活动受限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本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群体,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缺血性坏死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循环系统的受损情况。股骨头(髋部)是最常见的受损部位,其次为股骨膝关节端和肱骨头(肩部),较少累及踝骨、腕舟骨和足舟骨。 ...
症状大转子叩痛、间歇性跛行、髋部酸胀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