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先天性二尖瓣畸形
    常见人群所有人群
    部位心脏
    传染性
    先天性二尖瓣畸形可引致二尖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先天性二尖瓣畸形常与房室管畸形、大动脉错位、单心室、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左心室流出道或主动脉出口狭窄、主动脉缩窄、法洛四联症等疾病并存,单独先天性二尖瓣畸形很少见。二尖瓣由瓣环、瓣叶、腱索、乳头肌和左心房壁等结构组成,任何一个或数个组成结构发育异常均可产生先天性二尖瓣畸形,大多数病例多种组成结构均发育异常,致左侧房室血流通道多处发生狭窄。 ...
    症状憋气、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肺水肿、紫绀、充血性心力衰竭、肺部感染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常见人群所有人群
    部位心脏
    传染性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引起的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间质炎症和纤维变性、溶解或坏死。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多变性和易变性。 ...
    症状败血症、传导阻滞、猝死、大小便失禁、房室传导阻滞

  • 双分支阻滞
    常见人群所有人群
    部位心脏
    传染性
    室内传导系统为三分支系统,即右束支、左前分支、左后分支。这三支中任何两支传导阻滞的组合称为双分支传导阻滞,简称双分支阻滞。 ...
    症状猝死、晕厥

  • 右位心
    常见人群所有人群
    部位心脏
    传染性
    右位心(dextrocardia)是心脏在胸腔的位置移至右侧的总称。心脏无其他先天性畸形的单纯右位心不引起明显的病理生理变化,也不引起症状,以后和常人一样可能也患后天性心脏病。但右位心常和较严重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同时存在。右位心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 1、真正右位心:心脏在胸腔的右侧,其心房、心室和大血管的位置宛如正常心脏的镜中象,亦称为镜象右位心。常伴有内脏转位,但亦可不伴有内脏转位。 2、...
    症状消瘦、活动后气促、手皮肤发紫、呼吸困难

  •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常见人群所有人群
    部位心脏
    传染性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同一导联出现两种形态相反的宽大畸形的QRS波按顺序交替出现。 ...
    症状心动过速、心慌、胸闷、胸痛、眼前发黑、晕厥

  •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常见人群所有人群
    部位心脏
    传染性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是心包纤维增厚、粘连收缩,限制了心室舒张,造成心排量减少、静脉回流受阻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肝大及腹水。X线检查常见心包钙化,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包增厚、钙化及双房增大。主要治疗方法为尽快进行手术,以解除心包对心肌的束缚。 ...
    症状腹水、端坐呼吸、疲乏、咳嗽、气短

  • 室间隔膜部瘤
    常见人群所有人群
    部位心脏
    传染性
    室间隔膜部瘤有真性(先天性)和假性(后天性)两类。真性膜部瘤或称膜部膨出症,是心脏膜部间隔向右侧心腔囊袋状突起的—种先天性畸形。假性膜部瘤又称三尖瓣瘤、三尖瓣膨出症,是室间隔膜部缺损自然转归的一种现象。 ...
    症状收缩期杂音、收缩早期喀喇音、震颤

  •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常见人群所有人群
    部位心脏
    传染性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指人工植入心脏起搏器,用特定频率的脉冲电流,经过导线和电极刺激心脏,代替心脏的起搏点带动心脏搏动的治疗方法,是治疗不可逆的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的安全有效方法,特别是治疗重症慢性心律失常。 ...
    症状暂无数据

  • 小儿结核性心包炎
    常见人群所有人群
    部位心脏
    传染性
    我国结核性心包炎在心包疾病中占有重要位置,占心包疾病的21.3%~35.8%。目前全世界结核病的发病有升高趋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传播是主要原因之一。结核性心包炎在临床上并非罕见,多见于学龄儿童,结核性心包炎可分为渗出性及缩窄性两型。 ...
    症状不明原因发热、低蛋白血症、低热、钝痛、呃逆、肺实变 、腹水

  • 法洛三联症
    常见人群所有人群
    部位心脏
    传染性
    法洛三联症是指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伴有卵圆孔未闭或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合并右心室肥大的综合征。在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中,其发病率仅次于法洛四联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年龄分布在20岁以下。由于肺动脉瓣狭窄,右心室和右心房压力明显增高,引起右向左的分流,临床上出现发绀;对房缺较大者右心房压力低于左心房压力,血流动力学改变呈左向右分流,临床无发绀。 ...
    症状神疲乏力、心悸、气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