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肿瘤溶解综合征可发生于任何肿瘤细胞增殖速度快及治疗后肿瘤细胞大量死亡的病人。一般常见于急性白血病、高度恶性淋巴瘤;较少见于实体瘤病人,如小细胞肺癌、生殖细胞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等。肿瘤溶解综合征具有以下特征: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高磷血症而导致的低钙血症等代谢异常。少数严重者还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速和室颤)、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医生应判断出肿瘤溶解综合征的高危患...
症状少尿、心律失常、呼吸困难、四肢无力、手足痉挛、无尿、头晕、厌食
-
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较少见,药物可引起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DAT)阳性并加速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的患者过去都有服药史,也可能在长期用药过程中发生,部分患者在发生溶血前有药物过敏反应,如皮疹及发热等,溶血通常呈亚急性,轻度,主要是血管外,停药几天或几周后即缓解。 ...
症状高热、溶血性贫血、休克、血管内凝血 、药物过敏反应
-
特发性震颤- (家族性震颤)
- 常见人群所有人群
- 部位周围神经
- 传染性否
特发性震颤(essentialtremor,ET)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为手、头部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姿位性和运动性震颤。特发性震颤具有相互矛盾的临床本质,一方面这是一种轻微的单症状疾病,另一方面,又是常见的进展性疾病,有显著的临床变异。本病的震颤,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饥饿时加重,多数病例在饮酒后暂时消失,次日加重,这也是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征。特发性震颤病因并不清楚,易与其他疾病产...
症状静止性震颤、舌头震颤、头部震颤、手颤、姿势性震颤
-
肾病综合征- (肾病、肾病变综合征、肾水)
- 常见人群所有人群
- 部位腹部
- 传染性否
“肾变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NS)简称肾综,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肾小球病变为主的一组综合征。临床具有四大特点:
1、大量蛋白尿,超过3.5g/d,可有脂质尿;
2、低白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小于30g/L;
3、高脂血症;
4、水肿。
根据不同病因和病理将本征分为3类:即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病综...
症状高凝状态 、肾阳虚 气虚疲乏、醛固酮分泌增多 、蛋白尿、肾小管萎陷
-
急性脓肿(Acuteabscess)由细菌感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等引起局部红、肿、痛及压痛,继而出现波动感有脓液形成。 ...
症状骶尾部窦道形成 、感染性发热、局部灼热、脓疱、脓肿、皮肤弥漫性红肿
-
肾上腺肿瘤的分类可按其性质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按有无内分泌功能(如分泌某种激素引起高血压)分为非功能性肿瘤和功能性肿瘤;按发生部位分为皮质肿瘤、髓质肿瘤、间质瘤或转移瘤等。临床上需要手术干预的肾上腺肿瘤通常为功能性肿瘤或高度怀疑恶性(或术前无法鉴别良恶性)的肿瘤。
肾上腺是体内重要的内分泌器官,由于其位置与肾脏关系密切,故传统上属泌尿外科疾病。人体肾上腺左、右各一,位于腹膜后,其下外侧则与...
症状呕吐、恶心、心悸伴乏力、面色苍白、肌无力、性欲亢进、胸闷、肥胖、月经失调
-
内生软骨瘤病是1899年由Ollier首先描述,故亦称为Ollier病。它是一种少见的非遗传性良性肿瘤。常为多数的不对称的分布在骨内的软骨病灶及骨膜下沉积。在长、短管状骨中均可发病,可发生在肢体的单侧或双侧。 ...
症状肢体短缩畸形
-
结膜病是目前我国常见的眼病,特别是结膜炎更为多见,而且都具传染性或流行性。按病因临床可分为细菌笥、衣原体性、病毒性、变态反应性和真菌性结膜炎。 ...
症状头痛、发热、流泪、畏光
-
外阴丹毒- (外阴淋巴管急性炎症)
- 常见人群所有人群
- 部位男性生殖
- 传染性否
外阴丹毒由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偶由C型或G型链球菌引起的外阴皮肤黏膜中表浅淋巴管网的急、慢性炎症。外阴皮肤黏膜受损,细菌侵入诱发外阴丹毒;也可由血行感染引发该病。因此丹毒发病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易感性及免疫力相关。发病后病灶局部皮色鲜红,与周围健康组织界限清楚,一般不化脓。 ...
症状败血症、丹毒样外观、恶寒、恶心、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高热、结节
-
化妆品皮炎是由于使用接触化妆品(包括生活化妆品的润肤、增白、防晒、祛斑、养发护发剂、口红等及文艺化妆品的粉底霜、油彩、定性粉、水粉等)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包括染发皮炎、油彩皮炎和冷烫皮炎等。发病前有明确的化妆品接触史,皮肤损害的原发部位是使用该化妆品的部位,同时应排除非化妆品因素引起的相似皮肤病。面部出现瘙痒、红肿、干燥等症状。 ...
症状皮肤发红、脓疱、丘疹 、皮肤瘙痒、局部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