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颌窦后鼻孔息肉是原发于上颌窦、具有细长茎蒂、向后突出于鼻孔的息肉。这种息肉有其自身病理和临床特点,一般认为它可能是区别于一般鼻息肉的另一种息肉病变。本病多发于青少年,男女发病率无差异。 ...
症状鼻塞 、鼻甲肿胀、鼻溢液、鼻咽异物
-
暴露性角膜炎是角膜失去眼睑保护而暴露在空气中,引起干燥、上皮脱落进而继发感染的角膜炎症。角膜暴露的常见原因有:眼睑缺损、眼球突出、睑外翻、上述源性上睑滞留或闭合不全。此外棉神经麻痹、深麻醉或昏迷也可导致此病。治疗方法是先尝试用药物的治疗,用尽了这些方法,才会考虑手术。
暴露性角膜炎(exposurekeratitis)常见于睑裂闭合不全的各种病变,致角膜暴露及瞬目运动障碍,泪液不能正常湿润角膜...
症状红眼、眼痛、角膜炎、眼胞浮肿、角膜瘘、大角膜
-
舌骨呈蹄形,由舌骨体、大角(2个)和小角(2个)构成,是舌体的主要支持者。下方紧邻甲状软骨,舌骨大角有茎舌骨韧带与颞骨的茎突相连。舌骨大部分位于皮下。
舌骨可呈先天性畸形,茎舌骨韧带可钙化或骨化与舌骨相连。正常人在20~30岁以前,舌骨体与舌骨大角无骨性连接者占50%以上。舌骨体与舌骨小角也有软骨相隔。茎舌骨韧带钙化或与舌骨骨性融合,或过早骨性连接都是骨折的诱因。 ...
症状呼吸困难、剧烈疼痛 、皮下气肿、水肿、吞咽困难、胸部挫伤
-
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称为白内障,此时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物模糊。多见于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多。 ...
症状近视、复视、视力减退、晶状体混浊
-
渗出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儿童发病率较高,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据国外统计显示,约50%以上的婴儿患有本病,儿童的高发年龄为5岁。在我国,学龄前儿童约90%的儿童患过渗出性中耳炎,多数在6月~4岁之间。 ...
症状听力下降、耳内闭塞感、耳鸣、耳痛
-
视网膜血管炎(retinalvasculitis)是一大类累及视网膜血管的炎症性疾病。典型地表现为眼底灰白色血管鞘、渗出、出血、视网膜水肿等改变,是一类严重威胁视力的眼病。 ...
症状眼底出血和渗出、结节、疱疹、肉芽肿 、视力常呈雾状模糊感
-
玻璃体内透明的凝胶体,如果出现不透明体,就称为玻璃体混浊(vitreousopacities)。正常玻璃体为一透明的凝胶体,随年龄的增加有发生变性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凝缩和液化,是黏多糖解聚的结果。有一些玻璃体混浊是由于病理性原因所致,它可以是许多内眼病变的并发症或发展结果。最常见的是老年性变性、近视性变化、玻璃体后脱离和生理性飞蚊症,此外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原发性家族性淀粉样变性、闪光性玻璃体...
症状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眼前黑影、飞蚊症
-
外耳道胆脂瘤- (外耳道阻塞性角化病)
- 常见人群所有人群
- 部位耳
- 传染性否
外耳道胆脂瘤是一种外耳道皮肤脱屑、胆固醇结晶堆积、上皮包裹所形成的囊状团块。其并非真性肿瘤,故又称为外耳道阻塞性角化病、表皮病。囊状团块的内层为复层鳞状上皮(包括基底层、颗粒层、棘细胞层、角化层),囊的外层即基质层为一层厚薄不一的纤维组织,与周围临近组织连接紧密。多见于中老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单侧多见,也可以双耳发病。由于胆脂瘤呈膨胀性生长,周围骨质长时间受压、破坏、吸收,导致外耳道扩大。...
症状听力下降、耳痛、耳漏
-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是比较常见的眼底血管病。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特征是:视网膜血液瘀滞、视网膜出血和水肿。可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及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随着电镜、激光和眼底照相等技术的发展,对本病的病因、分类、并发症、预后和治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虽然目前治疗效果尚不理想。 ...
症状视力减退、角膜有菌苔或溃疡、视野缺损、眼底改变
-
垂直斜视是指出现垂直方向的眼位歪斜,垂直斜视比水平位斜视少见,通常为成年后获得性。其命名习惯是根据眼位高的眼,而不是根据注视眼或视力好的眼。 ...
症状斜视、垂直性忽略症、视野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