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贝虫病- (梨浆虫病)
- 常见人群所有人群
- 部位血液血管
- 传染性是
巴贝虫病(babesiosis,piroplasmosis)是由巴贝虫属(Babesia)的红细胞内寄生的血液原虫通过蜱类媒介感染所致人兽共染的寄生虫病。不同种类原虫可对相应的脊椎动物致病,故有牛、马、犬、羊、猪等各种巴贝虫病。人巴贝虫病,急性发病时颇似疟疾,临床以间歇热、脾大、黄疸及溶血等为特征。 ...
症状黄疸、高热、烦躁不安、恶心、恶寒、间歇热、脾肿大、低热
-
马拉色菌病(infectionofPityrosporum)是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浅表角质层和毛囊感染,偶可见引起系统性感染。目前对马拉色菌研究较为深入,主要指花斑癣及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故将花斑癣和糠秕孢子菌毛囊炎合并,建立本病。此外,本菌与脂溢性皮炎和银屑病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
症状斑疹、恶心、关节疼痛、咳嗽、鳞屑、脓疱、贫血
-
病毒性肠炎又称病毒性腹泻,是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病程短,病死率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水样便或稀便,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待症状。与急性胃肠炎有关的病毒种类较多,其中较为重要的,研究较多的是轮状病毒和诺沃克类病毒。此外,嵌杯样病毒、肠腺病毒、星状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等亦可引起胃肠炎。 ...
症状发热、浑身酸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头晕、神疲乏力、水样便
-
麻风(leprosy)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又称为Hansen病,主要累及皮肤、周围神经、黏膜和眼组织。在眼部可引起兔眼、巩膜炎、巩膜外层炎、虹膜睫状体炎等。 ...
症状斑疹、倒睫、感觉障碍、巩膜外层炎、肌肉萎缩、角膜炎、结节
-
这里说的肠道病原性大肠杆菌感染是由肠病原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pathogenicEscherichiacoli,EPEC)引起的肠道传染病。EPEC是早在20世纪40年代认识的一组致腹泻性大肠埃希杆菌,50年代到60年代为流行性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临床上称之为“消化不良”。1983年全国腹泻经验交流座谈会决定,将EPEC引起之腹泻,一律称之为EPEC肠炎,而不称作“消化不良”。肠病原性...
症状呕吐、发热、腹痛、腹泻
-
梅毒(syphilis)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亚急性转慢性感染性疾病。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胎盘传播,危害性极大。在感染性疾病中,梅毒以临床表现多样化而著称。 ...
症状耳聋、复视、巩膜充血 、巩膜外层炎、黄斑囊样水肿、角膜炎、结节、流泪
-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又称结核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可为原发,亦可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感染。多发生于儿童,以间歇性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可导致患儿营养不良、肠粘连等。系统的抗结核治疗,效果较好。 ...
症状恶心、神疲乏力、低热、呕吐、食欲减退、面色苍白、腹部肿块、右下腹痛
-
牛痘(vaccinia)是由牛的天花病毒引起的牛乳头及乳房急性感染,通过接触传染给人,多见于挤奶员、屠宰场工人。根据WHO报告,本病现已在全球消失。 ...
症状红晕、脓疱、丘疹 、水肿
-
肠结核(intestinaltuberculosis)是结核分枝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绝大多数继发于肺结核,特别是开放性肺结核。主要症状为腹痛与大便规律的改变。发病年龄多为青壮年,40岁以下占91.7%,女性多于男性,约为1.85:1。根据病理学特征,肠结核可分为溃疡性、增生性和溃疡增生性三种。结核病变多在回盲部,其他部位依次为升结肠、空肠、横结肠、降结肠、阑尾、十二指肠和乙状结肠等...
症状渗出性腹泻、腹痛、腹泻、午后潮热、便秘、消瘦、淋巴结核、颈部瘰疬
-
非淋菌性尿道炎在临床上出现尿道炎的表现,但较淋病为轻,尿道分泌物呈粘液性或粘液脓性,量较少,常需用手挤压尿道才能溢出。由于其潜伏期1-3周、常在淋病治愈时出现,而又被称为"淋病后尿道炎"。女性可有尿道炎,但症状不明显,而有宫颈炎的表现...
症状尿急、尿痛、尿道痒感、尿道口分泌物、排尿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