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边孔综合征即旋肱后动脉和腋神经在四边孔处受压后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其主要表现是腋神经支配的肩臂外侧的感觉障碍和三角肌功能受限。可继发于肩部外伤或继发于上肢过度运动后。
1980年,Cahill首先描述了四边孔综合征。1983年,Cahill等报道了18例四边孔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方法及良好的手术效果。 ...
症状肩痛、四边孔处的局限压痛、无力
-
前臂动脉损伤多为利器伤所致,车祸撞击伤也是常见原因,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前臂动脉主要有桡动脉、尺动脉和骨间总动脉以及至手部形成的掌浅弓和掌深弓。掌浅弓和掌深弓所形成的手部动脉网具有较好的代偿作用,其侧支循环有利于前臂某个动脉干损伤后的代偿作用。 ...
症状肌肤麻木、尺动脉或桡动脉搏动减弱和消失 、皮肤过敏
-
尺神经在肱骨内上髁后方及尺骨鹰嘴间(尺神经沟)的一段接近浅表,易因骨折或脱位而受累。尺神经沟过浅、肘外翻畸形等,使尺神经易于受压而损害。手术将尺神经前移即可。神经可能在尺侧屈腕肌腱膜下的肘管处受压,也可能在腕部的尺管内受压。
尺神经麻痹的典型表现是爪形手畸形,因手部小肌肉萎缩而手掌凹陷,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因食指、中指的蚓状肌受正中神经支配,故手指屈曲畸形以无名指、小指为著,拇指常处于...
症状尺侧腕屈肌肌力异常、拇短屈肌肌力异常、拇收肌肌力异常、麻痹、手麻
-
肩关节脱位- (肩肱关节脱位、肩骨脱臼、肩胛骨出)
- 常见人群所有人群
- 部位上肢
- 传染性否
肩关节脱位是最常见的关节脱位之一,根据脱位时间长短和脱位次数的多寡,可分为新鲜性、陈旧性和习惯性脱位三种,根据脱位后肱骨头所在部位,又可分为前后两种,而前脱位又可分为喙突下、盂下、锁骨下及胸腔内脱位。其中以喙突下脱位最多见。新鲜脱位处理不及时或不妥,往往转变为陈旧性脱位,脱位有时可伴有骨折。 ...
症状肩背痛、疼痛弧征、瘀血肩痛、肩胛骨突出、搭肩试验阳性、方肩畸形、肩痛
-
尺骨骨折以尺骨干局部肿胀、疼痛、畸形,骨擦音明显,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等为主要表现的骨折。单纯尺骨干骨折极少见,多发生在尺骨下1/3,由直接暴力所致,骨折端移位较少。 ...
症状臂痛、压缩型骨折、螺旋形骨折 、上肢畸形、肘部的肿胀压痛、单纯骨折
-
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2~3cm,胸大肌止点以上,此处由松质骨向密质骨过渡且稍细,是解剖上的薄弱环节,骨折较为常见,各种年龄均可发生,老年较多,肱骨外科颈骨折移位多较严重,局部出血较多,应特别注意。 ...
症状瘀血阻滞臂痛、肘外侧肿痛及功能障碍、外展型骨折、内收型骨折、肘关节畸形
-
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其中伸直型占90%左右。以小儿最多见,多发年龄为5~12岁。当肱骨髁上骨折处理不当时容易引起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畸形。虽然各种治疗方法都有改进或提高,使危害严重的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已明显减少,但仍不断发生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仍然较高,治疗时必须加以注意。 ...
症状肘关节伸直内翻角增大、外展型骨折、前臂短缩
-
肱骨外髁骨折- (肱骨小头骨骺分离)
- 常见人群所有人群
- 部位上肢
- 传染性否
肱骨外髁骨折主要是指肱骨外髁带肱骨小头或肱骨外髁带肱骨小头和部分滑车骨骺的关节内骨折。因其中部分患者仅单纯是肱骨小头骨骺部骨折,故又称为肱骨小头骨骺分离。肱骨外髁骨折比内髁骨折多见,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肘关节损伤,多见于5~10岁的儿童,发生率略低于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包含非关节面包括外上髁和关节面两部分,前臂伸肌群附着于肱骨外髁。肱骨外髁骨折后,由于伸肌群的牵拉,骨折块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移位。 ...
症状关节肿胀、关节疼痛、肘关节畸形、肘外侧肿痛及功能障碍
-
肱骨内髁骨折,好发生于儿童,较少见。波及范围包括内上髁与滑车的大部分,其损伤机理、类型与治疗方法与肱骨外髁骨折极相似。故二者形成相互对称的“影像”损伤。
在肱骨内髁骨折的病因中。间接外力占多数。摔倒后手掌撑地,外力沿前臂传导到肘部,尺骨鹰嘴关节面与滑车相撞击可导致骨折。也有屈肘位着地并伴有使肱骨下端内翻的应力使尺骨鹰嘴与滑车相撞而骨折。
肱骨内髁骨折儿童比成年人多见,受伤后肘内侧和内上踝周围...
症状局部肿胀、肘关节伸直内翻角增大、压痛、屈腕屈指无力、前臂短缩
-
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是新生儿周围神经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由于难产、臀位、肩娩出困难等因素使臂丛神经过度牵拉受损,足月、大于胎龄儿多见。 ...
症状睑裂狭小、瞳孔缩小、伸指无力、肱三头肌肌力异常